淺談區議會選舉

本年是區議會選舉年,各政黨也準備就緒。但是選民們也預備好嗎?

一直以來區議會選舉引不起選民關注,故一直被人揶揄為選「樁腳」,實際上,區議員是為地區發展有着重要作用。而其中一個引致選「樁腳」的政治現象,皆因投票人數不理想,上屆區議會選舉以不足一半選民的投票率選出。以下我將淺談本年區議會選舉的焦點。

政治表態vs地區發展
近年政治氣氛緊張,建制派紥根地區多年,對地區工作遠較泛民熟識,而自佔中後泛民亦把政治舞台遷至地區,一方面從事地區工作,另一方面是測試選民的政治表態。雖然區議會的競選方向與立法會截然不同,主打地區民生議題而非政治議題。但某程度上,政治表態於區議會選舉亦是選民考慮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,尤其屋邨及小選區,地區議題大多重疊,這時政治表態才是重要因素。即使政治表態與地區發展並無矛盾,但是選民要以地區發展作為首要的考慮點。部分政黨為狙擊而作出的政治表態,大家不妨三思而投。

首投族
短短三年間,年青人於政治舞台上打出一片天。加上政治意識較從前提升,首投族人數定是本屆選舉的重要一群,各黨派也以年青人作為焦點,務求吸引以年青人為主的首投族。畢竟年青人於本屆選舉起了重要作用。甚至能經本次區議會選舉理解來年立法會的選舉方向。

傘後團體
自雨傘運動結束,不少有志從政的年青人紛紛自組政治組織參選。例如以中西區、油尖旺及葵青為主要參選區的青年新政,以及以沙田為主的沙田新幹綫等等。他們力求擺脱建制泛民的二元局面,以展示年青力量,筆者對他們的決心表示欣賞,但他們未有盡力進行地區工作,我理解他們的經驗不足。但是他們未有「將勤補拙」,勤於落區聽取民意,以筆者身處的選區為例,青年新政的社區主任落區次數只是每週兩至三次,每次也只有兩至三小時。區內巿民對他未有了解,那又何來得票呢?

泛民式區選
泛民之間有選舉協調機制,用意集中泛民票數,這是泛民一直於區選大敗的主因,地區工作會隨協調機制而走,部分於上屆失利的選區更未有延續地區工作。如此分斷而欠連續性的地區工作使選民難以信服。當然,掛着狙擊名銜又是另一回事(因他們焦點於政治表態而非地區工作),泛民主派一直歸究建制派區選得利只有蛇齋餅粽,但沒有發現是自己的選舉協調機制出了問題所致,實在可悲。

本年的區議會選舉,希望各位選民好好運用手上一票,踴躍投票,盡公民責任之餘,亦為地區發展出一分力。

Share on Google Plus

About Unknown

作者介紹請點上方工具欄「網誌資訊」下「作者」一項
    Blogger Comment
    Facebook Comment

0 意見 :

發佈留言